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平均打车成功率仅为60%,抽取31个省会和直辖市的出行数据显示,超过半数城市在2019年打车成功率有所下降除了点对点的网约车和出租车服务之外,“打车难”还来自于夜间普通公共交通服务尚不充分,无法适应消费者需求寒冷天气、雨雪交织、节日期间……诸多因素让广大北京市民在春节过后再次体会了一把“打车难”。(经济日报,2月20日)
受节假日和雨雪天气的影响,今年春节各地叫车困难度明显增加许多上班族纷纷表示,虽然法定节假日是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初七上班,不同公司有不同公司的情况,个体户如餐馆、商店超市、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等,会存在假期延长的现象。饭可以在家做,东西可以绕远路区买,但是关键时刻打不到车,可是愁坏了上班族们。一位来自北京的王先生就表示,自己单位初十上班,平日靠网约车通勤,今年春节之后,即使每晚在23点这个接近深夜的时间错峰打车,也很难打到快车,APP上经常显示有100多人排队,加价到上限也没人接单。叫不到网约车,“黑车”的生意又做了起来,不打表一口价,收取正常出租车两三倍的费用,不接受讨价还价,大有你爱坐不坐的架势。来自滴滴的数据同样佐证了“打车难”。滴滴方面表示,在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平均打车成功率仅为60%,抽取31个省会和直辖市的出行数据显示,超过半数城市在2019年打车成功率有所下降。
衣食住行,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于假期出门探亲访友、朋友聚会等活动来说,处处离不开打车。打车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对于网约车的约束越来越严格,有资格进入网约车行业的司机变少,还有一些司机觉得不划算,就退出了网约车行业。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夜间公共交通出行不便,大部分公交地铁都在十一点甚至更早结束,让人们只能打车。因此,网约车公司要加强创新,对于节假日高峰可以采取灵活的定价政策,激发网约车司机的积极性;政府和公共交通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实践公共交通工具夜间行驶的可行性,给予群众出行之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